我在現場·照片背后的故事|樸素的浪漫——我見證了那些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-新華網

  • <input id="54d1i"><menuitem id="54d1i"></menuitem></input>

        新華網 > 廣西 > 正文
        2024 08/09 16:31:41
        來源:新華網

        我在現場·照片背后的故事|樸素的浪漫——我見證了那些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

        字體:

          2017年11月,我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。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,一對身著苗衣、肩扛農具的老人,肩并肩慢慢地走著。

          我沒有貿然按下快門,不忍打擾這美好動人的時刻。

        卜老右(右)和卜金迷(2017年11月7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老人看見我,笑瞇瞇地跟我打招呼。阿姨不會講普通話,阿叔用當地桂柳話跟我交流。

          當時,阿叔告訴我,他叫卜老右,81歲了,身邊的老伴叫卜金迷,83歲了。他們正走向田里,管護青菜。卜老右說,他們每天都是這樣,做什么事都是一起去。

          我給他們拍了一張合影。這也是我在烏英苗寨拍攝的第一張照片。

          隨后幾天,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畫面。無論老幼,他們日出而作,日落而歸,出雙入對,朝夕相伴。厚重的感情,融入純美的自然里,融進辛勤的勞作中。

        86歲的卜老有(右)和78歲的老伴卜英迷,兩人結婚58年,如今已兒孫滿堂(2018年4月16日攝)。

        49歲的梁秀金(右)和妻子卜妹肉在合力抬石頭,對河邊的稻田進行加固。兩人結婚29年,養育三個小孩(2018年3月16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這是一座充滿愛的苗寨,也一定是個有溫度的地方。于是,我決定在這里蹲點采訪,計劃用幾年的時間,記錄苗寨的整個脫貧歷程。

          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,已有200多年的歷史。在苗語中,“烏”意為美麗、漂亮,還有河水、山泉水的意思;“英”意為新娘。

          “烏英”就是“美麗的新娘”。

          這是多么美好浪漫的一個寨名。

          這里的生活很慢,人們可以用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:一年捶打一匹布、四季深耕一片田、一生守護一個人……

        晨曦中的烏英苗寨(2021年11月18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74歲的梁安合和71歲的梁英迷青梅竹馬,兩小無猜,相伴成長。

          梁安合說,那時候,梁英迷就是他做夢都想娶回家的那個人。而梁英迷說,梁安合恰好就在她心里。

          他們于1975年結婚。結婚后,他們依靠2畝多水田,同貧困斗爭,艱難養育兒女。

          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,梁安合和梁英迷的日子日漸紅火,幾個兒女的各自家庭也都擺脫了貧困。其中,大兒子搬遷到縣城居住,二兒子返鄉創業,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。

          一起經歷風霜雨雪的兩位老人,從操勞半生、歷盡苦楚,到兒孫滿堂、歲月靜好,他們攜手見證了苗寨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。

          梁安合說,她愛我,是我一生的驕傲。

        在烏英苗寨,村民梁安合和妻子梁英迷在賞雪(2021年12月26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在十幾年前,烏英苗寨偏遠、落后、閉塞,山外鮮有姑娘愿意嫁到烏英。2004年,山外的苗族姑娘何玉青,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就堅定了嫁給吳新仁的信念。吳新仁說,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拼搏,讓她成為烏英最幸福的新娘。

          2007年,吳新仁帶著何玉青回到烏英苗寨,開始創業。返鄉后,他們買車拉客運貨、經營小商店、種田養魚、辦民宿賣特產,逐漸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。返鄉17年來,兩人堅守在大山,生兒育女,照顧老人。如今,烏英苗寨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前進,何玉青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,上夜校、唱苗歌、吹蘆笙、制苗衣、拍視頻、接待游客、外出演出……吳新仁實現了當初的諾言。

        吳新仁(左)和愛人何玉青(2024年5月8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在烏英苗寨,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很多。

          為了鼓勵愛人梁足英上夜校讀書,丈夫卜勝昌給她買了新衣服,讓她像過節一樣去上課。卜勝昌還把晚上的家務全包了,而且一包就是四五年。他說,愛人小時候不能讀書,對她是一種巨大的遺憾。如今有機會圓讀書夢,無條件支持她每天晚上都去上課。

        在烏英苗寨,梁足英(左二)和丈夫、兒子合影(2019年2月13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2021年4月,駐村工作隊員鄭昌昊即將結束駐村工作。女友吳晗第三次來到烏英苗寨支教。4月16日,在苗寨百年古樹下,在教學點教學樓前,在苗族小朋友們的見證下,鄭昌昊身著苗族節日盛裝,向吳晗求婚。鄭昌昊說,吳晗是同學,是戀人,這一年又是戰友。雖然駐村很辛苦,但能與心愛的人為苗寨的點滴變化并肩戰斗,一切付出都很值得。

          如今,鄭昌昊和吳晗的兒子已經兩歲多。結束駐村回到柳州工作三年來,鄭昌昊每年都會帶著家人,回到烏英苗寨看一看,那是愛情修成正果的地方。

        在烏英苗寨,鄭昌昊和吳晗在求婚儀式上接受學生們的祝福(2021年4月16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十多年來,我一直在廣西的大山里蹲點采訪,充滿鄉土氣息的愛情題材,是我拍攝的重點內容之一。

          我在融安縣銅板屯持續跟蹤采訪了12年,見證了返鄉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,拯救瀕臨消失的故鄉。也見證了歷盡千辛萬苦的人們,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,用對故鄉、對身邊人默默的愛,支撐著追尋夢想。

          今年已經56歲的龍革雄,從2012年起,就攜妻帶女返鄉創業。面對產業發展舉步維艱,自然災害重創家園,家庭開支難以為繼……夫妻之間也曾爭吵不斷。盡管前一天晚上還摔碗拍桌,第二天一早兩人還是如往常一樣,肩并肩上山勞作。在我的采訪中,他們各自吐露對彼此的心聲。妻子羅桂枝說,返鄉創業前幾年,看著丈夫為產業日益操勞,日漸消瘦,自己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。龍革雄說,返鄉創業這12年,是身邊的愛人,用一鋤一鏟,用汗水和心血,用一直以來的陪伴,讓他有力量咬牙堅持、熬過來。

        龍革雄(右)和妻子羅桂枝(2017年8月1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86歲的老人龍顯星和老伴巫福昭,82歲的龍耀星和老伴莫杏昭,這兩對老人結婚都已經60年左右。

          他們從最初的一起種李樹,一起挑水果賣到山外,到如今一起看庭前花開果熟,安度晚年,幾乎每天都在一起。

          他們用心中所愛,抵歲月漫長,歷盡生活滄桑,也見證了時代巨變。

        拼版照片:左圖為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的龍顯星(右)和老伴巫福昭(2023年4月24日攝);

        右上圖為巫福昭在喂雞(2013年7月23日攝);右中圖為龍顯星和外孫女在一起(2013年7月24日攝);

        右下圖為龍顯星(右二)、巫福昭帶著已經長大了的孫輩們賣土特產(2021年2月15日攝)。

        拼版照片:左圖為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的龍耀星(右)和老伴莫杏昭(2022年3月20日攝);

        右上圖為龍耀星和村民在山上護理樹苗(2013年5月21日攝);右中圖為龍耀星(左三)等在山上準備種樹(2013年5月15日攝);

        右下圖為龍耀星和老伴莫杏昭在花叢中散步(2014年2月21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在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三都社區,83歲的韋初元和80歲的老伴韋秀依經營鐵匠鋪已經有60年。在打鐵現場,你一錘我一錘,兩人配合十分默契,打鐵的聲音極富韻律感。

          韋初元主要是舍不得這個老行當,他說原來街上最多的時候有十多家鐵匠鋪,如今只剩他們這一家了。韋秀依說,現在不愁吃不愁穿,打鐵也掙不了多少錢,偶爾給一些老用戶做幾把農具。

        在廣西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,83歲的韋初元(右)和80歲的老伴韋秀依在制作農具(4月16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與三都社區一路之隔的覺山村,是當地有名的“億元村”,曾獲評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,香蔥種植產業是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,人們每天都在產業基地里忙碌穿梭。

          72歲的韋振作和老伴韋鳳傘已經相伴走過了49年,一家種有8畝菜地。如今,年事已高的老人不再下地種菜,蔬菜種植產業已交給兒子。韋振作說,這些年覺山村鄉村治理得很好,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,他每天都會和老伴到村中心小廣場大榕樹下乘涼,在村道上散步,晚年生活很安逸。

        在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覺山村,韋振作(右)和老伴韋鳳傘在榕樹下乘涼(8月6日攝)。

          山里山外,人們手牽著手,肩并著肩,建設美麗家園,共創幸福生活。

          他們歷經風霜,繾綣不舍,一起守護鄉村愛情的那份淳樸與美好。

          記者:黃孝邦

        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劉君】
      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免费不卡视频_CAOPOREN免费精品视频_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青青_欧美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

      1. <input id="54d1i"><menuitem id="54d1i"></menuitem></input>